第342章 死马怎么医_纾春
笔趣阁 > 纾春 > 第342章 死马怎么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42章 死马怎么医

  众人在殿中候着,很快,皇后身边的婢女走了出来。

  她在人群中寻了一阵,才找到角落中的崔礼礼,示意她上前来。

  女眷们侧开身,让出一条道来。

  崔礼礼想起陆铮说的“固宠”,却也没有太过慌张,毕竟圣人刚昏倒,皇后此时宣召,她就算一屁股坐在圣人身上,也固不了宠。

  不过路过钟离娅娅时,却看见她眼中有些忿然。

  “崔姑娘,请随奴婢来。”

  崔礼礼跟着进了后殿。

  门外站着不少妃嫔,或抽抽搭搭,或绞着帕子,见到宫娥带着她要进殿,总有那么点龃龉之声,也不敢太大声,偏又故意咬字清晰,一字一句都清楚地传进崔礼礼耳朵里。

  “她怎么又被带进来了?”

  “听说才十七岁,欲擒故纵的把戏倒玩得很熟。”

  “毕竟是开小倌楼子的。”

  门一推开,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药味。

  崔礼礼暗暗蹙眉。

  身后的嫔妃们伸着脖子踮着脚张望,门前的一扇八幅的苏绣水墨山水屏风挡住了所有人的视线。

  宫娥回身关上殿门,带着她绕过屏风。太医们忙忙碌碌地研究着脉案和药方,窗边的三只小炉子上正煨着几个药。三名小太医握着小扇子各自盯着一只炉子。

  宫女再领着她往后屋走。一打帘,药味淡了些。

  还是一扇八幅屏风,仍是苏绣,绣的不是山水,而是硕果图,葡萄、石榴、桃李、柿子、柚子。

  屏风后坐着几位成年了的公主皇子。

  元阳正喝着一碗参茶,见她进来,也不好当着众人说什么,只深深吸了一口气,又呼了出来。

  宫女一侧身,带着她进了东侧的屋子。

  又是一扇屏风,这扇屏风小,不过四幅,绣的是萧史弄玉的典故。

  旁的不说,这凤凰绣得栩栩如生,倒比萧史和弄玉两人绣的更生动一些。

  屋内药味更淡了。角落里三个小宫人正跪着试药。

  “可行了?”

  颜贵妃的声音响起。

  试药的宫人匍匐着看一旁的滴漏,等了片刻,才起身端起那碗药送至榻边:“回贵妃娘娘,药无毒可用。”

  颜贵妃亲自端过药碗,捏着帕子坐在榻边,轻声道:“圣人,药好了。”

  宗顺帝没有动。

  “圣人——”颜贵妃轻轻唤了一声,声音渐渐焦急。

  还是没有动静。

  皇后坐在一旁,询问正在替宗顺帝施针的太医令:“这该如何是好?”

  “圣人一直身子虚亏,加上今日喜怒刺激,急火攻心。”太医令的声音带着几分谨慎,却也不敢轻易开口说什么不妥的话,“药微臣先替圣人施针吧。”

  皇后微微颔首,示意颜贵妃将药碗暂时放在一旁。她目光转向站在屏风旁的崔礼礼。

  崔礼礼跪在地上行礼。

  皇后淡淡地说着:“崔姑娘,方才是圣人传你,眼下圣人又不便,你就退到外面,待圣人醒了,再传召你。”

  崔礼礼道了一声“是”,正要退出去,又想到眼下还不能让宗顺帝咽气,忍了忍,转身跪在地上:“皇后娘娘,民女有一法子可以让圣人喝药。”

  皇后的目光闪了闪,看向崔礼礼:“是何方法?”

  “民女儿时曾见过有人用芦苇杆灌药。方才在御花园湖畔看到几丛芦苇,娘娘不妨一试。”

  太医令一听,倒觉得是个极好的主意:“微臣曾听说过此法。”

  皇后默了默,示意内官去取一把芦苇杆来。那青青翠翠的杆子不过筷子粗细,中空且柔韧。

  颜贵妃欣喜不已,着人将药托温了再送来。这头用细细的漏斗灌了,药一点点流进圣人口中,却很快溢了出来。

  圣人没有吞咽。

  崔礼礼又道:“要抬高下巴,将咽喉放直,再捉住他的舌头,压住舌根,将芦苇杆插深一些。”

  太医令一听便懂,似乎也听过这个说法,虽一时想不起来在何处听说过,但他仔细思索了一番,觉得十分妥当,便躬身道:“娘娘,这位姑娘所言,微臣也曾听说过,或可一试。”

  皇后道:“那就试试。总要让圣人早些喝药。”

  “娘娘——”崔礼礼跪在地上,欲言又止。

  皇后站起身,走至她身前:“说罢。”

  崔礼礼道:“此法虽好,却不雅。毕竟是圣人”

  天子风范,怎能被人扯舌头?

  皇后倒没放在心上,沉吟片刻,唤了几个小宫人来。

  几个小宫人爬上榻,将宗顺帝的上半身扳起来。

  一个小宫人蹲着马步,用后背顶住他腰,另一个小宫人托着圣人的下巴,再一个拉住宗顺帝的舌头,太医令踮着脚亲自将芦苇杆插了进去。

  颜贵妃看着这阵势有些害怕,像是给宗顺帝上刑,端着药碗的手微微颤抖着。

  皇后走上前,从她手中将药碗取走,亲自将药尽数灌了下去,一滴不漏。

  颜贵妃脸上也有了笑容:“当真是好法子。”

  当然是好法子。

  崔礼礼心中暗暗笑着。

  幼时家里的马儿生了重病时,父亲就用这样的法子,将粗粗的芦苇杆捅过了马儿的咽喉,这头咕咚咕咚灌药,马儿一口都吐不出来。

  所谓,死马当活马医。医死马就有医死马的法子。

  宗顺帝若知道了,会不会气死呢?

  崔礼礼垂眸,敛去眼中的嘲讽。

  皇后用帕子沾沾宗顺帝的嘴角,将碗摆在床头,几个小宫人退了出去。才道:“崔氏,你随本宫来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皇后绕过一扇又一扇的屏风,出了门,又绕过候在门外的嫔妃,再穿过大殿,寻了一处僻静的亭子。

  宫娥们站在亭子外。

  皇后坐在汉白玉鼓凳上,淡淡地说:“崔氏,你可知本宫为何要召你进宫?”

  崔礼礼跪下道:“民女愚钝,还请娘娘指点。”

  “你倒也不愚钝,知道要一个‘独善其身’匾。一块牌子,堵了圣人收你的心思。”

  皇后睥睨着她,

  “只是,自古圣人要的人,又何在乎一块牌子?”

  便是尼姑庵里的光头姑子,也是能弄进宫的。

  这话陆铮也说过。

  陆铮自然知道她要这牌子,不是为了堵圣人的心思。但后宫的女人并不知道。她们心中只有争宠、雨露、子嗣、夺嫡。

  皇后叹了一口气,似乎很理解她一般:“本宫也是从你这岁数过来的。你们这个年纪的姑娘,想的都是些才子佳人的美事。本宫召你来,留在身边,圣人碍于本宫的颜面,总不好讨要,等这段日子过去了,便罢了。”

  这话不对。

  寻常姑娘听着兴许就感恩戴德了。

  若真想罢了,就应该不该请自己进宫来参加劳什子春日宴,更不该留在宫中。

  “宫里女子多嫉妒,本宫这几日侍疾,你都跟着。她们看你是本宫的人,也不会对你怎么样的。”皇后继续说着。

  这话还是不对,但崔礼礼只是匍匐在地,跟寻常姑娘一般感激涕零地道:

  “民女谢娘娘慈悲宽宥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2xn.net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2xn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