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6章 孙策 袁术,PY交易_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
笔趣阁 > 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> 第426章 孙策 袁术,PY交易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26章 孙策 袁术,PY交易

  交州。

  数个月的风餐露宿,曹操带着为数不多人来到这里,五千多人的队伍,到达这里的不到三千人。

  一部分人在路上遇到意外,永远都醒不来,一部分人坚持不住长途跋涉,停留在当地,曹操没有阻拦,而是放任离开。

  留在曹操身边的,仅有曹氏精英、毛玠、娄圭和凉茂,吕虔想跟曹操,奈何其族人走不动了,留在荆州。

  不到三千人的队伍,可战之兵只有五百,可以说是仅存的家底,一路走来,曹操头上长满白发,苍老了十岁。

  “主公,不必灰心,我们……”

  曹操抬手:“先生放心,我自有打算,先去交州刺史府,我们拜访这里的主人。”

  交州,又称交趾,相对于其他州郡来说,东汉时期的交州可能存在感要弱一些。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它在东汉的极南,距离中原地区太悬远;其次在民俗上当地人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也没有太多归属感,管理非常不便,生产力也不高。

  交阯刺史朱符遭到当地人的杀害之后,朝廷派遣张津担任交阯刺史。

  早年,张津怀有想要匡正扶持当时的朝政的志向,而待在朝廷中担任官职。

  “今日不一怔事,只论佳节。”

  “接着奏乐,接着舞。”

  “咳咳咳……”

  中平六年(189年),袁绍为了要诛杀张让这群宦官,张津执行说服大将军何进的任务,然后何进接受他的意见,立刻决定和袁绍讨论诛杀宦官的计划。

  袁绍还能如此坚持,单纯是对刘寒的仇恨。

  袁绍摆摆手,“无妨。”

  听了许攸的建议,袁绍再次打起精神,强撑着身体,带着部曲转移至新野,宛城只留钟繇和三千人马。

  要么跑到刘表那里,要么干脆隐世不出。

  官渡一战,不仅打掉了袁绍手中数万大军,还打掉袁绍本人的精气神,他的身体,肉眼可见般每况愈下。

  “主公!”

  接着,成为大将军何进所信任的人,也投靠于袁绍的麾下作为门客。

  (PS:朱符是朱儁的儿子,这也是为何刘寒,也就是作者不给他升上去的原因,安安心心当个将军,而不是太尉。)

  南阳,新野。

  怕了!

  凭此,张津成功成为交阯刺史,虽说朱符是个混蛋,在任时,任用同乡的虞褒、刘彦等人做官长,侵害虐待百姓,强迫百姓缴纳赋税。捕黄鱼一条就要缴收稻子一斛,百姓怨恨叛变,山越贼寇相应出动,攻州犯郡,逃往海上,最终为夷贼所杀。

  不是袁绍怕了,是士人怕了!

  这次刘寒针对得太明显,凡是跟过袁绍和曹操的士族,大多遭到毁灭性打击,士族的人不得不选择跟他们保持距离。

  “谢主公!”

  “父亲!”

  比起去年宾朋满座,今年袁绍座下臣属寥寥无几,他也在南阳寻士,可没有士人愿意投效。

  朝廷成为士族的玩物,皇帝被架空,张津有着莫大的功劳。

  “诸君,饮圣!”

  “喏。”

  台上歌舞升平,丝竹声不绝,但台下宾客心事重重,有的暗中感慨命运无常,有的思索出路,有的盯着袁绍的位置,却没一个关系袁绍能活多久。

  为人主,当成他这样,也算特立独行。

  正月,扬州,寿春。

  “我说今早怎有喜鹊在枝头乱叫,原来是伯符得胜而归!”

  孙策和周瑜商议后,当即决定回寿春,以玉玺换取生路,“末将孙策,拜见明公。”

  “伯符快快请起,你可是我的大功臣!”

  “喏。”

  孙策攻下庐江,扬州六郡已得其四,只剩下豫章和会稽二郡。

  “明公,策有一事相请。”

  divclass=contentadv“哦?不知伯符有何事?”

  “明公应知,家父为江夏黄祖所杀,今策已攻取庐江,与江夏仅一江之隔,策恳请明公借我兵马,起兵攻取江夏,以保先父之仇。”

  “这……”

  袁术有些犹豫,看向军师韩胤。

  韩胤走上前与袁术密语:“主公,此时不可攻打江夏。”

  “为何?”

  袁术对孙家父子又爱又恨,既要用又要防,可谓小心算计。

  “其一,扬州仅剩两郡,当一鼓作气拿下扬州;其二,年前刚得到汝南部份县城,还没来得及安排人治理,忽然攻打江夏,实在浪费人力,且大概率打不下来;其三,我们已经得罪徐州吕布和刘备,北方树敌,若攻打江夏,必然得罪荆州刘表,一东一西,两线作战……其四…”

  “什么?”

  “主公,属下说句大不敬的话…”

  “恕你无罪。”

  “其四,北方除了刘备、吕布这样的枭雄,还有刘寒,虽然主公一直以来与他交好,但防人之心不可无,他才是我们将来最大的敌人。”

  袁术沉思,点头道:“你说的对。”

  刘寒对他是真的不错,但身在乱世争霸,防着点不算错。

  “若主公两线作战,这时刘寒插上一脚,那主公危矣!”

  见袁术听取他的建议,韩胤退下。

  “伯符啊,我也想帮你,奈何我这儿摊子铺开太大,要治理扬州,又要治理徐州,还有新得到的豫州,实在是有心无力啊!”

  “明公……”

  “伯符,你看这样,先缓两年如何?”

  袁术打算用拖字诀,这一点早就被孙策、周瑜二人预测到。

  这时,孙策亮出自己的目的:“我敢向明公借雄兵数千,以报父仇!”

  袁术继续搪塞:“哎?哦!呵呵!此事不可性急呀!待我腾出兵马时,自然会为你作主的。不过,这借兵嘛……哎……”

  孙策站起来,抛出自己底牌,不给袁术反应时间:“明公!现有亡父留下的传国玉玺……”

  传国玉玺?!

  袁术一惊:“哎?”

  “明公若肯借兵与我,我愿留此为质。”

  “伯符!莫非戏言?”

  孙策从怀中拿出用黄绸包裹的玉玺,并托在手中打开了它,袁术定睛一看,“传言,竟是真的!”

  当初在洛阳便有传言,孙坚仓皇出洛阳,就是因为捡到传国玉玺。

  袁术下意识贪婪地要去拿,孙策迅速向后退了一步。

  “明公!”

  “哦!啊!呵呵……哎!好!我借兵三千,马五百匹与你。”

  孙策没有表态,而是用眼看着袁术,袁术会意过来。

  “呵呵……哎!汝的职位卑微,难掌大权。好!我表你为折冲校尉、殄寇将军。啊?”

  孙策听罢仍没有反应。

  “伯符,我如今真没精力分兵攻打江夏,不如……”

  看着玉玺,袁术心中着急,大脑疯狂运转,想到一折中之法:“不如你率人马前往江东,日后你做什么我都不管了,如何?”

  孙策这才松口气,这就意味着他正式脱离袁术:“多谢明公!”

  孙策说罢跪下身子,将玉玺献给了袁术。袁术高兴地接过了玉玺,并仔细地端瞧着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2xn.net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2xn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